凯发vip|和希沙也|住友化学

2024-10-07

  日本住友化学工业公司(包括关联公司)1996年化学品销售额69.75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75%)◈✿◈✿,在全球最大的50家化学公司中居第17位◈✿◈✿。 1996年度住友化学工业公司的销售额6213.93亿日元◈✿◈✿,居日本化学公司的第6位◈✿◈✿。净利润118.7亿日元◈✿◈✿,是日本11个乙烯中心中最高的◈✿◈✿,也是其5个上市公司中最高的◈✿◈✿。在日本的大型化学公司中◈✿◈✿,住友化学工业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和向精细化学品方向发展的经营成果最为突出◈✿◈✿。

  住友总本店1913年在日本爱媛县设立化肥厂◈✿◈✿,生产硫酸和过磷酸钙等◈✿◈✿。 1934年改称现名◈✿◈✿。 1944年与日本染料制造公司合并◈✿◈✿,进入染料和医药品领域◈✿◈✿。1945年接受尾崎染料化学品工业所的工厂设备出资◈✿◈✿;1946年改称日新化学工业公司◈✿◈✿。1949年接受住友铝制炼公司转让的全部设备◈✿◈✿, 1952年恢复现名◈✿◈✿。战前往友化学与其他日本大型化学公司一样◈✿◈✿,从通用原材料型化学品生产起步◈✿◈✿,但不同的是其努力向精细化学品方面发展◈✿◈✿。不仅生产合成纤维◈✿◈✿、合纤原料◈✿◈✿、合成橡胶◈✿◈✿,肥料等◈✿◈✿,而且奠定了染料◈✿◈✿、化学药品◈✿◈✿。农药◈✿◈✿、医药等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基础◈✿◈✿。战后◈✿◈✿,住化生产原料向石油转换◈✿◈✿,快步进入石油化学领域◈✿◈✿。1958年在爱媛工厂开始生产乙烯及其衍生产品◈✿◈✿。1965年设置高规研究所◈✿◈✿,强化医药品和农药研究开发体制◈✿◈✿, 1971年又设置宝冢综合研究所◈✿◈✿。 1965年住友千叶化学工业公司正式投产◈✿◈✿,形成新的石油化学工业中心◈✿◈✿, 1975年被住化吸收合并(即现在住化的千叶工厂)◈✿◈✿。1976年铝部门独立成立住友铝制炼公司(1986年解散)◈✿◈✿。1983年爱媛工厂停止乙烯及其部分衍生物生产)集中向千叶工厂转移◈✿◈✿。同时将事业部禾工厂所属的研究开发部门分离◈✿◈✿,与公司所属的研究所合并◈✿◈✿,形成一元化的研究开发部门运营体制◈✿◈✿。1984年日本(以住化为核心)与新加坡合资的新加坡石袖化学联合企业正式投产◈✿◈✿。同年住化的医药品部门独立◈✿◈✿,与稻田产业公司合资设立住友制药公司(住化出资75%◈✿◈✿,员工2500余人)◈✿◈✿。 1986年适应市场形势变化◈✿◈✿,住友化学工业公司将6个事业部扩充改编成14个事业部◈✿◈✿。

  1988年与字部兴产公司等合资设立千叶聚丙烯公司◈✿◈✿,与三菱化学公司合资设立日本异-公司◈✿◈✿,在韩国建立油公弹性体公司◈✿◈✿。 1989年建立筑波研究所◈✿◈✿,强化新材料的研究开发◈✿◈✿。1990年与东曹公司合资设立千叶聚乙烯公司◈✿◈✿,与日本瑞翁◈✿◈✿、吴羽化学等公司合资设立第一聚氯乙烯制造公司◈✿◈✿。 1994年为提高成本竞争能力和经营水平◈✿◈✿,再次机构重组◈✿◈✿,形成经营◈✿◈✿、生产和研究开发的一元化体制◈✿◈✿。

  1994年住友化学工业公司将按功能分的组织系统调整重组为事业部制的组织机构◈✿◈✿,即各部门接生产◈✿◈✿、销售◈✿◈✿、研究开发和管理组成一元化的经营单位◈✿◈✿。经营部门分基础化学◈✿◈✿、石油化学◈✿◈✿。精细化学和农业化学四个部◈✿◈✿。工程塑料和电子信息材料并入◈✿◈✿。精细化学品部◈✿◈✿。工厂并入相关事业部◈✿◈✿。研究所分公司所属和事业部所属两类◈✿◈✿。为了提高公司机关的办事效率◈✿◈✿,将原有的3室15部调整合并为5室7部点◈✿◈✿,其中新设质量保证部◈✿◈✿,资材部和原料部合并为采购部◈✿◈✿,但石脑油采购业务划归石油化学部◈✿◈✿。现任董事长森英雄◈✿◈✿、总经理香西昭夫◈✿◈✿。1994年7月18日正式公布新的组织机构凯发vip◈✿◈✿,其后有小的调整◈✿◈✿, 1996年6月27日公布的组织机构如下图◈✿◈✿。

  住友化学公司生产经营的主要产品如表1所列◈✿◈✿。石化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千时工厂◈✿◈✿,其他生产工厂还有爱媛工厂◈✿◈✿、大贩工厂◈✿◈✿、大分工厂和三泽工厂◈✿◈✿。目前住化在千叶工厂有37J5万吨/年的乙烯生产能力(非定期检修年为41.52万吨/年)◈✿◈✿。乙烯不足部分主要依赖从昭和电工◈✿◈✿、出光石油化学和丸善石油化学等公司购入◈✿◈✿。1994年京叶乙烯公司60万吨/年乙烯生产装置投产◈✿◈✿,并与丸善石油化学公司签定了每年购买15万吨乙烯的三年合同◈✿◈✿。住化参与京时乙烯公司投资◈✿◈✿,另外还有苯生产能力12.2万吨/年◈✿◈✿、-6.1万吨/年◈✿◈✿、-2.8万吨/年◈✿◈✿。丙烯睛5.2万吨/年◈✿◈✿、己内酞胺7.2万吨/年◈✿◈✿。还有采用自有技术的硝酸(50%) 41.14万吨/年◈✿◈✿、蛋氨酸1.9万吨/年◈✿◈✿、硫酸21.8万吨/年◈✿◈✿、-8.0万吨/年和烧碱11.5万吨/年◈✿◈✿、氯9.7万吨/年◈✿◈✿。以及采用自有技术的-1.0万吨/年◈✿◈✿、丙烯酸8.0万吨/年◈✿◈✿。

  现有LDPE生产能力17.2万吨/年◈✿◈✿、LLDPE3.3万吨/年◈✿◈✿。住化与东曹合资的千叶聚乙烯公司采用住化气相法工艺的8.0万吨/年LLDPE已经投产◈✿◈✿,其中住化分成能力6.0万吨/年◈✿◈✿。PP能力20 口万吨/年◈✿◈✿,其中8400吨/年是气相法PP中试装置◈✿◈✿。与联合聚合物公司等合资的千叶聚丙烯公司◈✿◈✿,与字部兴产等合资的宁部聚丙烯公司分别有6.0和8.0万吨/年生产能力◈✿◈✿,其中住化的分成能力分别为3.0和2.5万吨/年◈✿◈✿。1994年在美国◈✿◈✿,菲利浦斯与住化合资的pspc公司采用住化的气相法工艺◈✿◈✿,将22.0万吨/年的PP提高到24.0万吨/年◈✿◈✿,同时采用同一技术又建成12.0万吨/年的新装置(1996年投产)◈✿◈✿。

  住化除与美国阿科◈✿◈✿、昭和电工合资的日本oxirane公司采用哈尔康工艺生产-单体不口-外和希沙也◈✿◈✿,住化与电气化学合资的千叶-单体公司于1994年建成25.0万吨◈✿◈✿、年的-单体生产装置◈✿◈✿,住化的分成能力10.0万吨/年◈✿◈✿。PS生产由与昭和电工合资的日本聚-公司承担◈✿◈✿。同时住化在千叶工厂内建成最新气相法工艺的生产装置◈✿◈✿,生产能力7.0万吨)年(BASF技术)◈✿◈✿。聚氯乙烯生产由住化参与投资的新第一PVC公司承担◈✿◈✿,住化的分成能力3·5万吨/年◈✿◈✿。氯乙烯单体由住化◈✿◈✿、旭硝于◈✿◈✿、电气化学合资的千叶VCM单体公司承担◈✿◈✿。

  MMA(甲基-)挤出板的生产能力已达1.5万吨/年◈✿◈✿,其中世界最大宽度板的能力6000吨/年◈✿◈✿,另还有MMA成形材料2.95万吨/年◈✿◈✿、MMA浇注板9350吨/年◈✿◈✿,均采用住化自己的技术◈✿◈✿。单体MMA由与日本触媒化学合资的日本MMA单体公司承担◈✿◈✿,采用住化与日本触媒化学联合开发的工艺技术◈✿◈✿,生产能力已达4.0万吨/年◈✿◈✿。同时在韩国住化与日本触媒化学◈✿◈✿、LG合资的LG MMA公司4万吨/年的MMA已经投产◈✿◈✿。住化的乙丙橡胶能力3.5万吨/年◈✿◈✿,在韩国的合资公司油公弹性体也有2.0万吨阵的生产能力◈✿◈✿。同时住化采用自有技术 的异-----1生产能力8.0万吨/年◈✿◈✿,丁苯橡胶生产能力5.0万吨/年◈✿◈✿。

  住化的专用化学品率(基础化学部◈✿◈✿、石油化学部的高功能产品和精细化学部◈✿◈✿、农业化学部产品的销售额与总销售额的比率)1996年己达39.2%◈✿◈✿,若包括关联公司则高达51.2%◈✿◈✿。专用化学品的大宗产品还有环氧树脂5500吨/年◈✿◈✿、轮胎帘子线吨/年等◈✿◈✿。住化是国内最大的染料生产商◈✿◈✿,从用于聚酯纤维◈✿◈✿、聚酚胺纤维◈✿◈✿。羊毛主到荧光增白剂◈✿◈✿,品种多达600余种◈✿◈✿。目前住化向世界100多个国家或地区供应农药◈✿◈✿。

  住化的经营情况如表2所列◈✿◈✿。1996年销售额6213.9亿日元◈✿◈✿、净梨利润118.7亿日元◈✿◈✿。销售额仅及日本最大化学公司三菱化学的57.5%◈✿◈✿,净利润却是三菱化学的2.4倍◈✿◈✿。1996年住化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加415.7亿日元◈✿◈✿,石油化学部门的烯烃和聚烯烃销售量增加◈✿◈✿,收入增加233·2亿日元◈✿◈✿。精细化学因光致抗蚀剂和医药中间体市况坚挺◈✿◈✿,增收98.9亿日元◈✿◈✿。农药和家用杀虫剂随日元走软和国内外需求旺盛◈✿◈✿,增收55.9亿日元◈✿◈✿。

  按部门的销售额和出口情况如表3凯发vip◈✿◈✿、表4所列◈✿◈✿。1996年销售额按部门分最大的是石油化学2548·0亿日元◈✿◈✿,其次基础化学1759.6 /亿日元◈✿◈✿,最少的农业化学为709.7亿日元◈✿◈✿。出口总额1089·0亿日元◈✿◈✿,出口率17.5%◈✿◈✿。按部门分出口额最大的是农业化学(372.7亿日元)和精细化学(361.9亿日元)◈✿◈✿。出口率最大的是农业化学◈✿◈✿,高达52.5%◈✿◈✿,石油化学仅7.3%◈✿◈✿。

  1990年住化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创历史最高水平◈✿◈✿,其后经营形势急转直下◈✿◈✿,利润急剧下滑◈✿◈✿, 1993年净利润负2.8亿日元◈✿◈✿。同年香西昭夫接任经理◈✿◈✿,宣称削减成本第一和复兴化学产业◈✿◈✿。 1994年组织机构大调整◈✿◈✿, 1995年开始实施以降低成本为核心的合理化和强化海外战略的三年计划◈✿◈✿。计划实施近三年来取得很好的成效◈✿◈✿。1996年经营利润比上年增长51亿日元◈✿◈✿,由于营业税增加24亿日元◈✿◈✿,实际增长75亿日元◈✿◈✿。尽管产品按售价计比上年减收150亿日元◈✿◈✿,但因数量扩大◈✿◈✿,收入增加145亿日元◈✿◈✿,而其成本下降高达80亿日圆◈✿◈✿,从而实际增收75亿日元◈✿◈✿。成本下降中合理化和固定成本分别下降40亿日元◈✿◈✿。预计1997年成本将再下降80亿日元◈✿◈✿,其中合理化20亿日元◈✿◈✿,固定成本60亿日元◈✿◈✿。

  三年计划在基础化学部门◈✿◈✿,除确保原有项目的收益外◈✿◈✿,着重强化海外投资◈✿◈✿。住化在韩国的合资公司LG MMA公司已有MMA4.0万吨/年能力外◈✿◈✿,住化在新加坡的子公司SCS与新加坡MMA单体公司(日本触媒)的合资公司正在建设5.0万吨/年的MMA装置◈✿◈✿,预计1998年建成投产凯发vip◈✿◈✿。MMA聚合物方面SCS公司正在建2.5万吨◈✿◈✿、年的生产装置◈✿◈✿。同时住化在新加坡的于公司或合资公司正在建设粗丙烯酸(住化技术)2.5万吨/年◈✿◈✿、丙烯酸西◈✿◈✿,6.0万吨◈✿◈✿:年◈✿◈✿、精丙烯酸(住化技术)2.5万吨/年◈✿◈✿,高吸水性树脂(SAP)2.7万吨/年◈✿◈✿,预计均将于1998年建成投产◈✿◈✿。

  石油化学部门则着重于降低成本◈✿◈✿,加快PP建设◈✿◈✿,搞好经营项目的选择与强化◈✿◈✿。千叶工厂早在1993年就开展提高经营效果的运动◈✿◈✿,1995年又开展新的降低成本和业务革新运动~各部门成本降低2~3成◈✿◈✿。至1996年度◈✿◈✿,包括关联公司在内的全部工厂成本下降约140亿日元◈✿◈✿,1997年度预计将再降低40亿日元以上◈✿◈✿。住化现有溶剂法PP20万吨/年◈✿◈✿,包括合资公司千叶聚丙烯的分成能力◈✿◈✿,合计可达26.7万吨/年◈✿◈✿。今年在千叶工厂12万吨/年采用自有技术的气相法PP装置将建成投产◈✿◈✿,并且将再建一套同规模同工艺的PP装置◈✿◈✿,新装置建成的同时废弃旧的溶剂法PP装置◈✿◈✿。由于采用新的催化剂◈✿◈✿,装置生产能力可提高至15万吨/年◈✿◈✿。 2000年包括千叶聚丙烯的能力◈✿◈✿,住化的PP能力可达38万吨/年◈✿◈✿。住化在新加坡的合资公司TPC最近建成同技术同规模的PP装置和希沙也◈✿◈✿,合计能力可达31.3万吨/年◈✿◈✿。住化在美国与菲利浦斯了石油公司合资的PSPC公司◈✿◈✿,同规模同技术的装置已于去年建成投产◈✿◈✿,住化在美国的总能力已扩大至40万吨/年◈✿◈✿。住化即将形成超百万吨的PP供应能力和希沙也◈✿◈✿,达到与世界第二位的阿莫科公司相匹敌的地位◈✿◈✿。住化的PVC已移交合资公司经营◈✿◈✿。聚乙烯除合资的日本evo1u公司◈✿◈✿,采用单中心茂催化剂生产LLDPE◈✿◈✿,同时还提供原料◈✿◈✿,委托三井石化建成的20万吨/年新装置生产LLDPE◈✿◈✿,最大委托量可达5万吨◈✿◈✿。在聚-方面◈✿◈✿,今年与三井东压合资设立了日本聚-公司◈✿◈✿。至此凯发vip◈✿◈✿,合成树脂经营项目的选择与强化告一段落◈✿◈✿,今后将在统一合并的基础上着重于实现合理化◈✿◈✿。

  精细化工部门的重点◈✿◈✿:(1)强化成本竞争能力◈✿◈✿,提高经营利润◈✿◈✿,②加强销售与技术服务◈✿◈✿,③◈✿◈✿,加快研究开发到工业化的进程◈✿◈✿。染料方面除技术服务外◈✿◈✿,重点以专有技术和组合(set)销售为武器◈✿◈✿,扩大国内外的经营能力◈✿◈✿,其通用产品委托国外生产◈✿◈✿。住友是世界最大的两家汽车轮胎粘合剂用间苯二酚的生产厂家之一◈✿◈✿,今后着重为用户综合◈✿◈✿。民务和扩大经营能力◈✿◈✿。目前的功能材料包括超级工程塑料的销售额已达50亿日元◈✿◈✿,21世纪将扩大到100亿日元◈✿◈✿。其中液晶聚合物生产能力1000吨/年◈✿◈✿,1998年将再建成投产一套同规模的生产装置◈✿◈✿。

  农业化学部门的重点◈✿◈✿: (1)强化农药事业◈✿◈✿,使之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商之一◈✿◈✿;②增加下游领域的影响力◈✿◈✿:③强化海外直接销售网络和研究开发网络◈✿◈✿。经营项目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其中杀螟松出口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总经理香西昭夫不久前称◈✿◈✿,1995年至1997年住友结构改善三年计划在财务重整和◈✿◈✿。彻底降低成本方面的目标已经达到◈✿◈✿,但其中有超低利息和日元汇价回落等有利因素的作用◈✿◈✿、在石化方面还没有取得充分的利润◈✿◈✿,还有待继续重整提高◈✿◈✿。鉴于国内市场有限◈✿◈✿,今后公司将着重从全球观点出发◈✿◈✿,集中力量推进国际化◈✿◈✿。

  目前世界正进入无国界大竞争时代◈✿◈✿,住友化学将以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通用产品为武器◈✿◈✿,世界市场为对象◈✿◈✿,高速发展通用产品领域◈✿◈✿。同时在长期积累的化学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壮大高附加价值◈✿◈✿、高收益的精细化学◈✿◈✿、专用化学品领域为核心的住友化学企业集团◈✿◈✿。在基础化学和石油化学部门◈✿◈✿,将以聚乙烯◈✿◈✿、聚丙烯◈✿◈✿、MMA◈✿◈✿、丙烯酸等为重点和希沙也◈✿◈✿,扩大在亚洲和美国的经营能力◈✿◈✿,尤其扩大在新加坡的项民专用化学品领域以农药◈✿◈✿、家庭用杀虫剂◈✿◈✿、光致抗蚀剂◈✿◈✿、医药等为重点◈✿◈✿,建立在世界市场上性能优化和差别化方面的优势◈✿◈✿。住友以农药◈✿◈✿、医药为中心的高附加价值◈✿◈✿、高收益的战略子公司较多◈✿◈✿,今后要加快这些部门的国际化步伐◈✿◈✿,扩大海

  住友化学工业公司是日本6大企业集团之一的住友集团的主要企业之一◈✿◈✿。住友企业集团的金融企业是住化的部分主要股东◈✿◈✿,住化还可得到集团内金融企业和其他企业的资金支援◈✿◈✿,并通过集团的住友商事化学品事业部进行产品销售流通◈✿◈✿。住化的主要股东如表5所列◈✿◈✿。

  截止1996年3月31日◈✿◈✿,住化发行股票500◈✿◈✿,000万股◈✿◈✿,现存162167.8万股◈✿◈✿,持股人151398名◈✿◈✿。其中金融机构持股86238.1万股◈✿◈✿,占53.18%◈✿◈✿;证券公司825.6万股◈✿◈✿,占0.51%◈✿◈✿;外国法人等13848.6万股◈✿◈✿,占8.54%◈✿◈✿:其他国内法人19914.7万股◈✿◈✿,占12.28%◈✿◈✿;个人和其他41340.5万股◈✿◈✿,占25/9%◈✿◈✿。自1975年以来◈✿◈✿,主要经多次可转换债券变换◈✿◈✿,住化的资本金由1975年的639.57亿日元增加至目前的814.59亿日元◈✿◈✿,增长27.4%◈✿◈✿。

  1991年住化的资产总值和负债(有利息)均创历史最高记录的8978◈✿◈✿。亿日元和5019.9亿日元◈✿◈✿,紧接着1993年出现经营利润和净利润-97.0亿日元和-2.8亿日元的困难局面◈✿◈✿。经实施三年计划调整◈✿◈✿, 1996年资产总值下降至8038.2亿日元◈✿◈✿,负债大幅下降22.4%◈✿◈✿,降至3897.6亿日元◈✿◈✿。随之固定资产投资也大幅下调◈✿◈✿,1995年固定资产投资231亿日元◈✿◈✿,比1993年的562亿日元◈✿◈✿,减少一半还多◈✿◈✿。1996年253亿日元◈✿◈✿,比1995年略有增加◈✿◈✿。预计1997年380亿日元◈✿◈✿,比1996年增长50%◈✿◈✿。 1996年往化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为日本11个乙烯中心及其5个上市公司中最好的◈✿◈✿。

  1996年度未◈✿◈✿,住友化学工业公司的关联公司(包括海外◈✿◈✿,达185个◈✿◈✿,其中子公司62个◈✿◈✿,持股公司69个◈✿◈✿,按部门分基础化学和石油化学部门80个◈✿◈✿,专用化学品部门66个◈✿◈✿。如表6所列◈✿◈✿,1996年住化集团的销售额10115亿日元◈✿◈✿,营业利润568日元◈✿◈✿,净利润214亿日元◈✿◈✿。住化分别占61.4%◈✿◈✿、52.3%和55.1%◈✿◈✿。也就是说住化集团内关联公司的销售额占38·6%◈✿◈✿,而其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占47.7%和 44.9%◈✿◈✿。住化集团按部门分◈✿◈✿,基础化学和石油化学的销售额5174亿日元◈✿◈✿,营业利润100亿日元◈✿◈✿,专用化学品部门(精细化学◈✿◈✿、农业化学和医药品)的销售额4712亿日元◈✿◈✿,营业利润416亿日元◈✿◈✿。从销售规模看◈✿◈✿,基础化学◈✿◈✿、石油化学部门禾◈✿◈✿,专用化学品部门大体相当◈✿◈✿,而从营业利润看◈✿◈✿,基础化学◈✿◈✿、石油化学部门仅占3成◈✿◈✿,专用化学品所占份额高达70%◈✿◈✿。经济不景气和希沙也◈✿◈✿,住化的BPP工艺仅限于小规模工厂生产(1万吨/年)◈✿◈✿。但在国外受到高度评价◈✿◈✿, 1979年以后向欧美石化商出口此技术◈✿◈✿,其中新加坡TPC公司按该工艺建设了10万吨/年的PP生产装置◈✿◈✿,另外还向美国埃克森公司和匈牙利等出口了该项技术◈✿◈✿、早在50年代已有气相法丙烯聚合工艺的专利发表◈✿◈✿;1969年巴斯夫公司最早投入生产◈✿◈✿,但催化剂性能差◈✿◈✿,副生的无规聚合物高达25%◈✿◈✿。其后阿莫科◈✿◈✿、联碳◈✿◈✿、三井石化◈✿◈✿、住友化学等公司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工艺方案◈✿◈✿。1974年住友化学公司即开始着手第三代聚丙烯工艺--气相法聚合工艺的开发研究◈✿◈✿。原本体聚合工艺的试验装置转用作气相法工艺用试验装置◈✿◈✿,1978年建成气相法工艺专用试验装置◈✿◈✿, 1981年开始半工业装置试验凯发vip◈✿◈✿。 1985年在千叶工厂建成6000吨/年生产装置正式投入商品生产◈✿◈✿。气相聚合工艺的关键在于催化剂◈✿◈✿,住化的催化剂聚合活性高◈✿◈✿,不必脱除催化剂残留物◈✿◈✿,规整性非常好◈✿◈✿,粒度分布极窄◈✿◈✿。由于解决了共聚中聚合粉未的粘附性问题◈✿◈✿,特别有利于跃段共聚◈✿◈✿,住化的气相聚合工艺可用同一装置生产均聚物◈✿◈✿、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均聚物的规整性好.刚性和耐热性优良◈✿◈✿。无规共聚物的共聚单体含量高◈✿◈✿,嵌段共聚物的橡胶含量高◈✿◈✿。这种工艺的生产装置建设费仅及第二代BPP 工艺的80~90%◈✿◈✿,第一代工艺的50~60%◈✿◈✿。因溶剂不用精制◈✿◈✿,循环单体量少◈✿◈✿,单位能耗下降◈✿◈✿,可显著降低成本◈✿◈✿。住化的此项工艺己出口新加坡TPC公司和美国PsPC公司◈✿◈✿。住化在千叶工厂新建的采用该工艺的12万吨/年装置将于今年投产◈✿◈✿,由于采用住化新开发的催化剂◈✿◈✿,生产能力还可提高到15万吨/年◈✿◈✿。住化的聚乙烯生产原均采用自己开发的技术◈✿◈✿, 1978年和1980年分别向美国和新加坡出口过管式法LDPE生产技术◈✿◈✿。1982年住化引进法国cdF化学公司的高压离子聚合LLDPE生产技术◈✿◈✿,将千叶工厂一条2.5万吨/年LDPE生产线改造成生产LLDPE◈✿◈✿。其后住化开发成功自己的气相法LLDPE生产技术◈✿◈✿,住化的合资公司千叶聚乙烯1992年建成了8万吨/年用该技术的LLDPE生产装置◈✿◈✿。 1994年住化向新加坡出口了这项气相法LLDPE技术◈✿◈✿。住化用乙烯与高碳a-烯烃共聚生产的LLDPE◈✿◈✿,采用高压离子聚合工艺◈✿◈✿,可生产分子量和密度范围很广的各种品级的LLDPE◈✿◈✿,它们具有高强度◈✿◈✿、高抗冲性和密封特性好的优点◈✿◈✿。目前住化生产这种特性LLDPE的生产能力已达5700吨/年◈✿◈✿。可生产超低密度聚乙烯◈✿◈✿。超超低密度聚乙烯◈✿◈✿、高强度和高抗冲性的高碳a-烯烃LLDPE等◈✿◈✿。

  在日本的大型化工公司中◈✿◈✿,住化在国际化方面是十分突出的◈✿◈✿,早在70年代中期已开始大规模海外投资◈✿◈✿。 1975年日本与新加坡签定了各出资50%新建大型乙烯中心(PCS )的协定◈✿◈✿。事后石化市场陷入危机◈✿◈✿,日方改为以日本政府和8个大型化学公司组成的日本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JSPC )参与投资◈✿◈✿,其中住化仍居主要地位◈✿◈✿,股份占46%◈✿◈✿。 PCS投产后新加坡政府改变方针◈✿◈✿,将所持股份转让给了壳牌公司◈✿◈✿。住化在保持大股东地位的同时◈✿◈✿,向下游发展◈✿◈✿,在以PCS的产品作原料生产LDPE◈✿◈✿、PP的TPC公司中◈✿◈✿,住化持股55%◈✿◈✿。1994年又与壳牌公司合作和希沙也◈✿◈✿,参与新加坡石化联合企业的第二期投资◈✿◈✿,新建51.5万吨/年大型乙烯装置为核心的一大批石化装置◈✿◈✿。新加坡的乙烯生产能力今年可达100万吨/年◈✿◈✿。在美国和希沙也◈✿◈✿,住化与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合资的PsPC公司中◈✿◈✿,住化将其持有股份由14.3%提高到20%◈✿◈✿。1992年又与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各出资50%◈✿◈✿,设立聚丙烯生产销售公司◈✿◈✿, 12万吨/年住化气相法工艺聚丙烯生产装置己于1996年投产◈✿◈✿,住化在美国◈✿◈✿、欧洲和亚洲还有一大批农药◈✿◈✿、染料◈✿◈✿、医药◈✿◈✿、石油化工下游加工等投资◈✿◈✿。截止1995年底◈✿◈✿,住化在国外的于公司和合资公司共24家◈✿◈✿,其中石油化工6家◈✿◈✿,农业化学8家◈✿◈✿。

  住化在中国的事业以精细化学品为主开始起步◈✿◈✿,对华投资也刚刚开始◈✿◈✿, 1995年8月住化才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同年11月上海成立来福特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资本金30万美元◈✿◈✿,住化持股80%◈✿◈✿,生产销售家用杀虫剂等◈✿◈✿。凯发◈✿◈✿,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凯发k8娱乐官网入口◈✿◈✿!